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详细信息
样地概况
   样地代码:    SPDZH02B00_01
   样地名称:    沙坡头站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土壤长期采样地-空白
   样地类型:    永久样地
   建立日期:    1956
   设计使用年限:    永久
   样地面积:    222750
   样地形状:    长方形
   可进行工作:    土壤监测项目:表层土壤速效养分;表层土壤养分;表层土壤速效微量元素;表层土壤交换性阳离子;表层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全量、微量元素全量、重金属、矿质全量机械组成、剖面土壤容重
   样地代表性描述: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的建立使得原来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人工-天然复合生态系统。所选的综合观测场代表了50年来植被恢复过程中荒漠生态系统的正向演变过程。对年均降水量小于200mm的干旱的滕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植被体系进行长期的监测,并通过生物、大气、土壤和水分四大要素的综合分析了解该区植被恢复重建中生态系统演变规律、驱动因子等,为我国干旱区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样地性质:    联网长期观测与生态站观测、研究、试验
自然条件
   所在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沙坡头包兰铁路以北
   经度:    105.0000
   纬度:    37.4700
   海拔高度:    1350
   土壤类型:    草原风沙土
   地形地貌:    沙垄-蜂窝状沙丘,固定格状沙丘,起伏沙地沙丘平缓
   植被类型:    以油蒿为主的灌木、半灌木群落
   植物群落特征:    人工植被区建立后经过五十多年的演变,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人工植被作用下,流沙成土过程已经开始,沙层表面结皮层厚度逐年增厚,伴随着流沙成土过程而大量侵入一些一年生植物和苔藓、藻类等隐花植物,促使生态环境向草原化荒漠的地带性方向发展。植物种除了人工种植的灌木柠条、花棒、中间锦鸡儿、沙木蓼、籽蒿、油蒿和沙拐枣外,有天然繁衍的小画眉草、雾冰藜、狗尾草、刺沙蓬、虎尾草、三芒草、虫实、沙蓝刺头和油蒿等。由于大量物种的繁殖和定居,使原有的流沙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人工—天然荒漠植被混合体。
管理信息
   建立后管理措施:    目前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围封条件下的自然演替,不进行耕作施肥,建立长期固定观测样地,进行荒漠水、土、气、生的监测
其他信息
   是否对外服务:    是
   备注:    
图片信息
   图片浏览     景观       布设图       工作照       其他      
       
资源提供者
沙坡头站
实物资源:27380项
数据资源:143 项
资源评分: 4.0
服务评分: 4.73
资源好评率: 72.7%
服务好评率: 90.9%
联系人:谭会娟
联系电话:0931-4967216
Email:lxinrong@lzb.ac.cn
暂无评价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47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  
Email: spd@cern.ac.cn    TEL:13739553517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