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为了让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接受高阶系统性科学教育培训,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生态环境专题学员一行59人来到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沙坡头站”)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张志山研究员、高永平工程师、李欣瑶、李然君和詹伟讲解员热情接待了来访人员。
在活动之初,张志山研究员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安排了后续的讲解工作,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随后李欣瑶和李然君讲解员在科技成果展厅深入为大家讲解了沙坡头站的地理位置、建站历史、科研工作,科学贡献、近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在介绍过程中,讲解员们特别强调了沙坡头站老一辈科研人员在治沙工作中所展现出的科研精神,以及沙坡头站所孕育的“不为名利、忍耐寂寞、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勇战沙魔”的沙坡头精神,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与担当。
为了让学员们对沙坡头站的科研工作以及治沙理论有更深入、更直观的理解,讲解员们带领学员们实地参观了沙坡头站各科研平台,包括标本室、全球气候变化观测场、蓝藻培养温室、大型Lysimeter群观测平台及生物土壤结皮试验区。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们针对各个科研平台的功能、作用以及所开展的科研项目进行了重点介绍,在蓝藻培养温室,讲解了固沙蓝藻的人工培育过程,使大家直观感受到生物技术在治沙中的应用;在大型Lysimeter群观测平台,讲述了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的前沿技术;在生物土壤结皮试验区,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的固沙原理及其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此次培训活动,让参训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沙坡头站在防沙治沙领域的前沿科技与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希望通过此次沙坡头之行,参训教师不仅能丰富生态环境领域的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思路方法,未来将把沙坡头精神与科学实践案例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

撰稿人:李欣瑶
发稿人:高艳红